【原文】
汝之命,未知若何①?即命当荣显②,常作落寞③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④逆⑤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⑥想。即人相爱敬⑦,常作恐惧⑧想。即家世望⑨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⑩优,常作浅陋想。
【注释】
①若何:怎样,怎么样。
②荣显:荣华显贵。
③落寞:冷落寂寞,失意潦倒。
④拂:违背,不顺。
⑤逆:不顺当。
⑥贫窭(jù):贫穷。
⑦爱敬:喜爱敬重。
⑧恐惧:畏惧,害怕。
⑨望:名望。
⑩颇:很。
【译文】
不知道你的命运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即便你的命运是荣耀显贵的,也要常常当作落寞孤寂,失意潦倒的时候来想。即便处于顺境中,也常当作身处逆境来想。即便是现在有足够的食物,也要经常当作贫穷饥饿的时候来想。即使身边的人喜爱敬重你,还是要经常当作恐惧来想,谨言慎行。即使是家室世代名望很大,也要经常当作卑微想。即使自身的学问很优秀,也要经常当作浅陋来想。
【解读】
这段文字是了凡先生教育他的儿子的话,并且主要就是为了教给他的儿子一个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了凡先生的命运在当初就已经被孔老先生推算出来了,所以说了凡先生十分清楚地知道他自己的命运是什么样子的,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努力去改变什么样的命运。
但是了凡先生所说的这段话是对他的儿子说的,他的儿子和他本人的情况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方面,没有人给了凡先生的儿子推算过命运。当然了,按照了凡先生现在的立命之学思想来看,他也是不会让别人给他的儿子推算命运的。另一方面由于了凡先生知道人的命运到底会怎么样是和这个人本身的努力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他也根本不会去相信所谓的命运学说,他也是这样教育他的儿子的,即使有人给他的儿子推算出命运,了凡先生也是不会相信的。
了凡先生之所以对儿子说这些话,是因为他的儿子还很年轻,对于人生还缺乏足够客观的认识,也不知道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或者说是思维方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了凡先生根据自身多年总结出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主要就是注重一个人的心态的问题,凡事都往不好的方面想,即使是命中很好,也一定要往不好的方面去想,这样的话人生才能够充满着奋斗下去的动力。当然了,关于凡事都要往不好的方面想,了凡先生还是给他的儿子列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的。
第一就是“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意思就是说即便命运是荣耀显贵的,也要常常当作落寞孤寂,失意潦倒的时候来想。了凡先生让他的儿子这样做,其实是希望他的儿子能够培养出并时刻都保持着一个谦逊的心态,不要仗着自己的命运比别人好就怎么怎么样,不要因为自己是荣耀富贵的就看不起别的贫穷的人,心态要平和,甘于平淡和落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做到这样的程度才能在富贵显达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且不会滋生出傲慢无礼的情绪;也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积累到自己所需要的福德;也只有时刻都保持着这种谦虚谨慎的心理,才能保证自己的命运一直都是荣耀显贵的,而不会招来祸端。
第二就是“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意思就是说即便处于顺境中,也常当作身处逆境来想。这句话其实是了凡先生教育他的儿子必须要保持着一种谦恭谨慎的人生态度,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谨慎,这样才会保证人不会去犯什么错误。正所谓“小心使得万年船”,只有平时做什么事情都保持小心谨慎的心态,才是一个人能够取得长久的成功的保障。人都是精明的,因此交朋友或者是和别人办事情的时候要多长两个心眼,否则的话有时候被别人卖了还在帮人家数钱;这个社会也遍地都是“坑”,因此不论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仔细地考虑清楚,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面无法自拔。所以说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就必须时刻保持谦恭谨慎的心态。
第三就是“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意思就是说即便是现在有足够的食物,也要经常当作贫穷饥饿的时候来想。这句话是了凡先生告诉自己的儿子必须要坚持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了凡先生身为一个县的知县,不管大小都是一个朝廷命官,所以他的家庭在生活上面来说应该是不困难的,不敢说有家财万贯但是保证他的儿子衣食无忧是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了凡先生的儿子只知道享乐而不知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话,那么这个家早晚就都会被他的儿子败光,所谓的富不过三代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只知道享乐而不知道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才是导致一个家庭衰败的根本原因。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才能保证一个人能够好好地活下去。勤俭节约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人民的优良作风。了凡先生在这里只是要求他的儿子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懂得勤俭节约,否则的话是一定不会有好的命运的。
第四就是“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意思就是说即使身边的人喜爱敬重你,还是要经常当作恐惧来想,谨言慎行。这里还是说要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有人喜爱和尊敬你,说明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沾沾自喜,要谦虚,多想想你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努力地去改变自己,让尊敬你的人更加地尊敬你,让以前不喜爱你的人也开始喜爱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一直保持着对你的喜爱和尊敬,人也只有这样不断地成长才能对得起别人的喜爱和尊敬。
第五就是“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意思就是说即使是家室世代名望很大,也要经常当作卑微来想。每个人的家世都是天生的,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人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家世好就看不起别人,那样做的话就会逐渐被世人所抛弃。更何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或许现在家世不好的人以后就好了,而现在家世好的人以后就不好了,这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况且,无论是什么样的家世都是靠一个家族几代人不停的努力才创造出来的,如果只倚仗家世而不去维护自己的家世,那么这个家早晚都会被败掉。只有长期把自己想得地位低下,才有继续努力创造家世的动力,也才能保证一个家族长期发展下去。
第六就是“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意思就是说即使自身的学问很优秀,也要经常当作浅陋来想。所谓学无止境,这个世界上的知识是学不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如果以为自己学问高就志得意满或者是看不起别人的话,那么自身的学问是永远也不会得到进步的。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如果想让自己一直保持在进步之中,不因为世界的发展而被抛弃的话,那么就一定要不停地努力去学习,永远把自己当成学问不够、永远保持着一种对自身学问不满足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紧跟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
现在好不代表以后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没有远见的人,多半后半生都不会好过。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体质很好,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如果一个人或是一个家庭想要长久发达下去,办法就只能按照了凡先生所说的方法去做:即使命中是很好的,也应当作不好想。这样的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同样适用的,只有奉行了凡先生这句话,富贵才能天长地久,永不衰败。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如果家中富有,福报很厚,虽然不敢享受,但却不做善事,家庭依然会衰败下去。古人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努力行善,能够一心行善,福德才会绵远,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所以说,如果有人想要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能够福德绵远,长久悠长,就一定要按照了凡先生说的这些方法去做。
本文链接:https://www.lfsx.cn/xiangjieban/304.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