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①,一息不属②,欲改无由③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④,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⑤;幽则千百劫⑥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⑦。乌得不畏?
【注释】
①殒:这里意为死亡。
②不属:不依附,这里指死亡。
③无由: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④恶名:骂名。
⑤洗涤: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⑥劫:劫难。
⑦援引:指引。
【译文】
但尘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事物,我们的肉体也是很容易消亡的,一旦呼吸停止,身体就不再属于我,想要改掉自己的过失,也没有办法了。在阳间的报应,就是背负千百年的骂名,即使是有孝顺善良的子孙,也不能洗刷所犯下的罪过。在阴间的报应是,将会受到千百年的劫难,沉沦在地狱里受到应有的惩罚。即使是圣贤的佛祖菩萨,也无法帮助引接。我怎么可能不畏惧呢?
【解读】
人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一念之善确实有很大的作用,也确实能够让人得到善终。但是,人的生命是不可预测的,谁能保证自己做了一辈子的恶之后,上天肯定会在他死的时候给他一个悔改和向善的机会呢?没有任何人有这样的把握。
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什么时候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所以说想要等到临死之前再为自己一辈子所做的恶行进行忏悔是不可能的。如果人死了,那么一辈子所做的恶事又靠什么去悔改呢?没办法,只有跟着人一起下地狱了。
佛教中有一个观点是这样说的: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死的时候,什么金银财宝、房子车子、妻子儿女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不可能带走的,但是有一样东西却一定会随着人走,那就是人一生积攒下来的罪业、恶行。其实这就是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观点,也就是说有些作恶的人或许这辈子因为生命的消逝而没有受到上天降下的灾祸的烦扰,但是人还有下辈子,而这些人没有承受的灾祸就会全都跟着人到下辈子去。一个人在作恶之后,特别是积攒了很多的罪恶之后,肯定是会受到上天的惩罚的。当然了,这种惩罚其实也是可以分为明面上的和暗地里的。
在明面上,一个人在犯下了滔天的罪恶之后肯定是千夫所指,甚至世世代代都要受到世人的唾骂。其实可以想一下,当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得罪了很多的人并且做出了很多的恶事,那么他死后就必然会受到咒骂指责。比如说秦桧,秦桧最大的一件恶事就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抗金英雄岳飞。结果怎么样呢,作恶太多的他直到一千多年之后,人们提到他的时候还是要忍不住地骂上几句,并且他的雕像现在还跪在岳飞的墓前。这就是他作恶多端所带来的后果,用声名狼藉、遗臭万年等词语评价他一点都没有错。一生作恶的人即使是死掉了,也是不可能得到好的下场的。
暗地里的惩罚就是下十八层地狱。佛教思想认为,一个人如果在活着的时候做了很多的恶事,并且还不知道悔改的话,那么死后也不会得到好下场的,要下地狱去受苦。地狱其实可以理解成和我们现在生活的空间相同的另外的一个空间,地狱中则只有刀山剑树、油锅火海这些听起来都令人毛发倒竖的东西,活着的时候作恶多端的人要去的地方就是地狱。
《华严经》中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天堂和地狱,都是一心所造成的。比如做恶事,起恶心,这就会召来地狱,地狱本来无门,但因为一起恶心、一件恶事,地狱的大门就打开了。天堂也无路,但善心一起,通往天堂佛国的大道就铺好了。
下地狱是痛苦的,甚至都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因为那种痛苦早就超出了人类能够想象出的范围。《西藏生死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我们断了一个胳膊,掉在了地上,我们能感受到身体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但如果发生在地狱中,疼痛的不仅仅是身体,连掉在地上的胳膊也会疼痛,而且这个疼痛的倍数超出我们的想象范围。”
当然了,这个时候或许会有人发出疑问,佛教不是说人死之后要进行轮回的吗?那么人下地狱之后不是就要轮回了吗?这也没什么好痛苦的。这样想可就错了,轮回也不是说到了地狱就要轮回,而是要根据人活着的时候所犯的罪恶多少来看人要待在地狱的时间。只有在地狱中受苦把所有的罪恶都抵消掉之后,才有继续转世轮回的机会。
“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意思就是说即使是圣贤的菩萨,也没办法解救那些在地狱中受苦的作恶多端的人。佛教确实讲究慈悲为怀,也确实有很多恶人最后在佛教中找到了归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恶人都能够得到佛教的亲睐的,正所谓“佛渡有缘人”,也就是说佛教看重的是缘。与佛教有缘的人,最后才能够皈依佛门,而与佛教无缘的恶人,最后也只能是在地狱中受苦,佛教是根本不可能解救他们的。总之,一个作恶多端的人,死后所受到的惩罚必定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谁也救不了他们。
本文链接:https://www.lfsx.cn/xiangjieban/317.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