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第71章 杨自惩恻隐之心福荫后代

lxadmin2022-07-26629

【原文】

家甚贫,馈遗①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②。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儿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③。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④,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注释】

①馈遗:馈赠,赠与,赠送。

②悯:可怜。

③侍郎:官名。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的副手,官位逐渐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

④廉宪:官名,廉访使的俗称。主要负责考校官吏政绩,明、清时改为提刑按察使。

【译文】

杨自惩的家里十分的清贫,但是对于别人的财物他从来不贪恋,别人赠送给他的东西他也从来都不收取。但是每次遇到缺少粮食吃的犯人,他总会想方设法地救济他们。有一天,又有好多名新来的犯人没有粮食吃,挨饿了。杨自惩想要救济他们,可是他自己家里也没有存粮了。如果把粮食给新来的囚犯们吃,那么他自己和家人就没有粮食吃了。如果把粮食留给自己吃,又觉得囚犯们实在是太可怜了。于是杨自惩和他的妻子商量。他的妻子问他:“那些囚犯是从哪里来的?”杨自惩回答说:“是从杭州来的,一路上都是挨饿过来的,现在脸上已经没有一点血色了,像是又青又黄的菜一样,几乎用手就可以捧起来。于是夫妻两个就把用来自己吃的米煮成粥送给那些囚犯吃了。后来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守陈,二儿子叫杨守址,做官一直做到了南北吏部侍郎的位置。他们的大孙子也做到了刑部侍郎的位置,二孙子也做到了四川廉访使的位置,都是一代名臣。现在的名人楚亭和德政,也都是杨自惩的后代。”

【解读】

除了替囚犯求情之外,杨自惩还做了很多善事。他不忍心看到囚犯没饭吃,所以就宁可自己和妻子饿着也要把米留着让给没有饭吃的囚犯。

杨自惩的家里很穷,也就勉强能保证个温饱。但是,别人送的东西他却什么都不收。要知道,杨自惩是主要负责看管犯人的小吏。犯人可不等于是孤家寡人,他们也有父母亲人,他们的亲人当然也希望他们能少受点苦,所以就免不了给这些距离犯人最近的小吏们好处,但是杨自惩就是不收。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家中如此窘迫,那这样做又是何苦呢?要知道,杨自惩怎么说也是公务员,若接受别人馈赠,那不就是受贿了?汉代杨震不接受弟子馈赠的黄金,并口诵:“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谓无知?”这又是为了什么?古代的读书人是有骨气的,耿耿胸怀,日月可鉴,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说的都是中国人的节操。杨自惩不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他的气节操守所在,与家境无关。

杨自惩虽然家穷,但是他总是记得救济别人。就连囚犯缺粮了,他都会想办法去救济他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普通人对粮食都是特别看重的。特别是在古代,统治阶级的剥削本来就严重,一般人家肯定不愿分给其他人吃,更何况还是囚犯。杨自惩家中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了,但当他看到罪犯断粮的时候,依然拿出了家中仅有的一点儿米。他拿出了他们家全部的积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爱别人比爱自己更深!一个人为善,关键看他的存心,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坚持善念而不懈怠,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真是难能可贵!

还有一点必须要注意,杨自惩在把自己家的口粮让给囚犯的时候,并不是自己私自决定的,而是和家里的妻子商量并且得到妻子支持的。这说明杨自惩的妻子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杨自惩为善虔诚,用心积累阴德,数十年如一日,那最后得到的结果又是什么呢?杨自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守陈和小儿子杨守址,他的这两个儿子都当过明代的吏部侍郎,在明代是朝廷正三品。杨自惩的两个孙子,大孙子是刑部侍郎,也是朝廷三品大员;小孙子是四川廉宪,在明代也是正三品。明代的杨楚亭和杨德政这两位朝廷大员,从家谱上面去查找,也是杨自惩的后代。

其实,重要的不是看到了杨自惩一家的显贵结果,而应该弄清楚杨自惩一家获得显贵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一家广积善缘和阴德,这才是关键。

本文链接:https://www.lfsx.cn/xiangjieban/334.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第70章 为囚犯下跪求情

下一篇:第72章 谢都事好生之德福后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添加微信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