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第114章 总结(2)

lxadmin2022-07-27659

【原文】

善行无穷,不能殚①述。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

【注释】

①殚(dān):详细,竭尽。

【译文】

善行是无穷无尽的,不能详细地描述了。由上面总结的十个方面例子来推演开去,那么所有的功德全部都能实现了。

【解读】

这段主要是对前面的随缘行善的十种方法的一个简单的总结。十种做善事的方法了凡先生在文中都已经详细地叙述过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应该坚持按照上面的那些方法去做。只要这个社会上的人都按照上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去行善,人们的功德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这个社会也会慢慢发展得越来越好。

或许有人会问,自己也是很想行善的,但是一时还是做不到了凡先生所说的那十种方法,那应该怎么办呢?其实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或者可以说这样的人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因为他们有一颗行善的心。要知道,无论做什么样的善事,都必须要有一颗善心作为基础的。善心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到最后发生质的变化,那么随缘行善的十种方法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做到了,其实根本就不用刻意地去那样做。拥有一颗善心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拥有一颗善心,慈悲之心,那么无论怎样做,哪怕不是按照了凡先生的十种方法去做,那也是行善,也是能够获得无上的功德的。

人的善心和善行是无穷无尽的,并不是说用一篇文章或者是几篇文章就能够全部描述出来的。了凡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所写到的行善的方法虽然是很全面了,但是毕竟不可能是全部的方法。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处于在运动之中的,也就是说事物都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的,行善的方法也是一样,也是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之中的,所以说,人们要坚持按照了凡先生所说的十种方法去行善,但也不能死板地去全部照做,或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变化,或许也可以另辟蹊径去创造其他的各种方法。只要是一心向善,那就不要拘泥于教条主义的限制,要大胆地去做。

按照自己的想法、根据实际情况去行善,并不是说随便怎么行善都可以的,这其中是有一条原则是必须坚持的,那就是随缘行善。也就是说,人们所想到的方法不能是为了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才去做的,必须只是简单的、单一的行善才行。或者说,人们想到的方法应该只是为了行善,也就是为了随缘行善才想到的方法,那样的才属于是好的方法,才能最终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承认。

行善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行善积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说一些人心血来潮做一件善事就能获得大的功德。很多人都有过一个行善的梦想,每个人都曾经想过做大善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是由于付出却没有及时得到回报,也可能是由于现实生活所给人带来的压力,使得人们不能在行善这条路上走得很远,半途而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殊不知,就在那些人放弃了行善这条路的那一刻,上天所赐给的福报也开始与他们渐行渐远了。

宋代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曾经写道:“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行善就是这样,当一个人认为行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打算放弃的时候,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已经动摇了,已经坚持不下去了,这是人的问题,不是行善这件事情本身的问题。所以,只要内心坚定、懂得坚持,行善积德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中也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样的豪迈语句,因此,只要能够坚持下去,行善不是什么难事,积累功德也是很简单的,得到福报就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想得到上天的眷顾,但是能得到的人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很多人都不明白行善积德这个道理。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有因才有果,行善也是如此。所谓行善积德,就是因为行善了,所以才能积德。所以,如果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那么就努力地去做善事。对于心中有善并且长期行善的人,上天是不会吝惜赐予福报的。

漫漫人生路,有些人也许会因为做了一辈子的坏事而受到了严重的惩罚,祸及子孙;而有些人因为做了一辈子好事,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福泽后代。既然同样都是一辈子的人生,那么为什么不去做一辈子的好事呢?即使不是为了自己,起码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后路和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链接:https://www.lfsx.cn/xiangjieban/377.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第113章 爱惜物命

下一篇:第115章 满招损,谦受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添加微信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