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第113章 爱惜物命

lxadmin2022-07-27374

【原文】

渐渐增进,慈心愈长。不特杀生当戒,蠢动含灵①,皆为物命。求丝煮茧,锄地杀虫,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故暴殄②之孽,当与杀生等。至于手所误伤,足所误践者,不知其几,皆当委曲防之。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

【注释】

①蠢动含灵:指万物众生。

②暴殄:破坏、糟蹋。

【译文】

循序渐进地进行,慈悲的心也渐渐增长了。不应该只是禁止杀生,万物众生都应该被爱护。抽取蚕丝的时候需要煮茧,锄地的时候杀掉地里的虫子,考虑下衣服和食物的由来,都是杀死别的生命来使自己存活。所以糟蹋毁坏粮食的罪孽,应该和杀万物众生是相等的。至于失手误伤的和失足踩伤的,更是数不胜数,都应该想方设法地防备。有古诗说:“爱怜老鼠就常常留下一些剩饭,可怜飞蛾就在晚上少点灯。”这是多么的仁慈啊。

【解读】

这段是承接上面的一段来讲述的,主要讲述的是爱惜物命。只有恻隐之心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真正地理解爱惜物命的含义。

恻隐之心的增长其实是很简单的,那就是必须要在心中坚定恻隐之心、慈悲之心的信念,只有信念坚定,意志坚定,那么恻隐之心就不会丢失,也不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念就会越来越坚定,恻隐之心的想法也就会来越多,最终就会明白什么是爱惜物命了。

所谓物命,指的是大千世界中所有的生命,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包括人和各种动物、植物,或者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生物。大千世界,一切生物,不管是大型动物比如大象等,还是小型的昆虫像飞蛾等,当然还有各种植物如花草树木等,都是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因此都不应该受到迫害。

一个人的恻隐之心相对薄弱的时候,如果在街上看到一条受伤的流浪动物,那么他可能会觉得很可怜,可能也会很伤心,但是也就只是觉得可怜和伤心了,不会有别的举动。但是如果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他的恻隐之心加重的时候,再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不仅会觉得可怜和伤心,还会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这个动物,去帮助这个受伤的动物。这就是在时间积累下,恻隐之心加重带来的变化。

人们以为吃饭的时候不吃肉、只吃素食了,就是行善了,就是把恻隐之心发扬光大了,这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仔细地去想一想就会发现,人们穿的丝绸材料的衣服是怎么来的,还不是无数的蚕耗尽生命去吐丝才得来的,难道这不是残害生命吗?人们穿的那些皮革类的东西,如皮衣、皮鞋、皮带等又是怎么来的,难道不是人们在把动物杀害之后剥掉它们的毛皮所制造成的吗?这又怎么能不算杀生呢?或许有人会说自己种的粮食就不是靠杀生得来的,应该没有问题。这怎么可能?难道人们在除草的时候除去的那些草类就不是生命吗?人们在耕地的时候杀死的那些地里面的虫子难道就不是生命吗?或者说人们在向地里喷洒农药的时候杀害的难道就不是生命吗?人们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残杀了这么多的有生命的东西,这可都是罪过啊。更何况就是这样靠着杀生所得到的食物,还有那么多人不知道去珍惜,还有那么多人每天都浪费和糟蹋粮食。如果把人们残杀的那些生命说得高尚一点,它们是牺牲了自己来成全人们的生活和发展的,但是浪费粮食的人让那些生命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比杀生更残忍的事情。

因此,想要把恻隐之心发扬光大,单单只是不杀生是不够的,同时要爱护各种各样的生命,尽量不要去伤害那些生命。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节约,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不能铺张浪费,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地把恻隐之心积累起来,并且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的变化。

当然,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或者说是有些错误不是注意一下就能改正、就不会再犯的,有很多事情都会受到意外的因素的影响。就比如说杀生这件事,很多时候人在不经意之间就有可能干出杀生的事情,比如说手不小心拍死的,脚不小心踩死的,这种情况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辈子不可能静止在一个地方不动,只要动就有可能破坏到别的生命。那怎么办呢?彻底的解决办法估计没有,那也只能是更加谨慎,尽量做到不去伤害别的生命。

总体来说,想要真正地做到爱惜物命就是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才可以:第一当然要戒杀生;第二就要注意周围,不能在无意之中去迫害别的生命;第三就是不能铺张浪费,不能浪费粮食;第四就是要多向古代圣贤们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恻隐之心慢慢地积累下去,最终才能真正地懂得爱惜物命的含义。

古代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可以想象一下,能做到这样的人,那得是多么仁慈的一个人啊!单单是在爱惜物命这方面,可以作为普通人的典范了。这种人一定是恻隐之心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人,是一个真正把恻隐之心发扬光大的仁者。

上天有好生之德,人们应该把恻隐之心发扬光大,在不用牺牲其他生命来满足人类欲望的同时,能够帮助其他的生命的生存,做到这种程度,那一个人就是真正地拥有恻隐之心了。

本文链接:https://www.lfsx.cn/xiangjieban/376.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第112章 恻隐之心

下一篇:第114章 总结(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添加微信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